加载中...

巴黎,这座光芒四射的“光之城”,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全球艺术、时尚、美食、文化和浪漫的中心。塞纳河(Seine River)将巴黎一分为二,形成了独特的左岸(Rive Gauche)和右岸(Rive Droite),这两岸不仅在地理上分隔,更在文化和氛围上各具特色。当你面朝塞纳河下游(河流入海的方向)时,你的左手边是左岸,右手边是右岸。
巴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由高卢部落“巴黎西人”(Parisii)在西岱岛(Île de la Cité)上建立。古罗马人后来征服了这里,称之为“卢泰西亚”(Lutetia)。中世纪时期,巴黎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宗教和学术中心,其中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Cathedral)(位于西岱岛上)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承载了无数历史事件和文学故事(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法国大革命期间,巴士底狱(Bastille)的陷落(虽然现在已不复存在,原址在右岸)标志着现代法国的开端。19世纪,奥斯曼男爵在拿破仑三世的领导下对巴黎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修建了宽阔的林荫大道、宏伟的建筑和公园,奠定了今日巴黎的城市格局。

右岸是巴黎的传统商业、政治和文化中心,拥有众多宏伟的地标。卢浮宫(Louvre Museum)曾是皇家宫殿,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收藏着《蒙娜丽莎》等稀世珍宝。不远处的杜乐丽花园(Tuileries Garden)连接着卢浮宫和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后者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断头台,如今矗立着来自埃及的方尖碑。从协和广场向西延伸,便是闻名遐迩的香榭丽舍大街(Champs-Élysées),尽头是象征胜利和荣耀的凯旋门(Arc de Triomphe)。在右岸,你还能找到庄严的巴黎市政厅(Hôtel de Ville)、充满艺术气息的蒙马特高地(Montmartre)及其标志性的圣心大教堂(Sacré-Cœur Basilica),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红磨坊(Moulin Rouge)。

左岸则以其波西米亚、知识分子和艺术氛围而闻名。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作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坐落在左岸。拉丁区(Latin Quarter)是巴黎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以其历史悠久的大学(如索邦大学)、书店和咖啡馆而闻名,是知识分子和学生的聚集地,充满浓厚的学术和文化气息。卢森堡公园(Luxembourg Gardens)是一个深受巴黎人喜爱的公园,是休闲放松的理想场所。奥赛博物馆(Musée d’Orsay)由一座旧火车站改造而成,收藏了大量19世纪中后期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艺术杰作。圣日耳曼德佩区(Saint-Germain-des-Prés)曾是萨特、波伏娃等哲学家和文学家的聚会地,如今仍保留着其独特的咖啡馆文化和艺术气息。
右岸:通常被认为是更“正式”和“宏伟”的一侧,汇集了政府机构、大型百货公司(如老佛爷百货、春天百货)、歌剧院(如加尼叶歌剧院)、商业区和高级住宅区。这里是时尚、购物和商务的中心,也是大多数主要博物馆和历史纪念碑的所在地。左岸:则以其波西米亚、知识分子、艺术和悠闲的氛围而闻名。这里有众多大学、出版社、小书店、艺术画廊、古董店和特色咖啡馆。许多哲学家、作家、艺术家曾在这里生活和创作,赋予了左岸独特的文化底蕴。虽然也有一些高端精品店,但整体上比右岸更显文艺和自由。

18日上午逛完里昂后,我就马不停蹄地坐火车前往巴黎了,火车经过2小时到达了巴黎,我乘坐的是法国国家铁路公司SNCF旗下的OuiGo列车,可能是因为里昂人太多+巴黎太中心,列车上座无虚席,都是前往巴黎的,一路上能看到基本都是荒地,看来法国地广人稀真不是吹的,用全国资源供一个巴黎。到达之后由于同伴还没来,所以我就先行去民宿办理入住,放完行李之后去了2018年曾被大火烧过,今年重新开发的巴黎圣母院参观,随后小伙伴抵达巴黎,我们就开启了4天的巴黎行。

欧洲旅行的最后一站,不同于其他地方,来之前就对这座城市投入了太多美好的期待和想象。未曾谋面时怀抱着无限的憧憬和期待,亲眼见到时又流连其间。像香榭丽舍大道旁酒馆里一杯回味无穷的红酒,回甘之后还有回甘;像卢浮宫里珍藏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神秘之下还有神秘,总有发现不完的美。

高楼林立并没有阻隔人们的内心,路边随处可见的咖啡馆外人们挤着坐在一起享受日光,谈笑风生;温情似乎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每次出门都能碰到的邻居老爷爷从不忘记微笑着说Bonne journée ;以为我们迷路主动提供帮助的小姐姐,主动为我们开公寓门的老爷爷,上公交时每个人都会和司机互道Bonjour/Bonsoir,下车时也总不忘留下Merci道谢……

很高兴这几天眼里的巴黎和心中的巴黎一样,自由,平等,博爱,开放,随性,松弛,时尚,文艺,浪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