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Tradeoff, Cost, Margin, Incentive.
Trade, Market, Government.
Production, Money, Inflation&Unemployment
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Scarcity: the limited nature of society’s resources
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经济学研究三个问题:
-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其中前两个是微观经济学,最后一个是宏观经济学。即使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也是微观经济学的范畴。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PRINCIPLE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大炮与黄油”的例子。
- 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蛋糕的大小
Efficiency: the property of society getting the 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 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蛋糕怎么分
Equality: the property of distributing economic prosperity uniformly among society’s members
(控制污染会使收入下降)
原理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PRINCIPLE #2: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 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opportunity cost: whatever must be given up to obtain some item.
原理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PRINCIPLE #3: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Rational people:people who systematically and purposefully do the best they can to achieve their objectives
(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出决策) - 边际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marginal changes:a small incremental adjustments to a plan of action.
(人们对于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基于获得一单位的边界收益)
(当且仅当边界收益大于边界成本时,理性人就会行动)
原理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PRINCIPLE #4: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Incentive: something that induces a person to act。
(有人认为安全带减少了谨慎开车的收益,导致车祸数量增加,结果是司机的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行人的死亡人数增加了)
(05-08年石油价格上涨与强劲的全球以及中国的增长有关,08开始的金融危机又使得价格下跌)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原理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PRINCIPLE #5: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在与其他竞争)
原理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PRINCIPLE #6: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 市场经济: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
market economy:an economy that allocates resources through the decentralized decisions of many households and firms as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著名观察结果:
家庭和企业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并增进整体经济的福利
“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体系来发挥作用:- 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
- 每个价格即反映了物品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反映了生产物品的成本
- 在许多情况下,价格引导自利的家庭与企业做出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决策
(政府税收扭曲了价格,也扭曲了家庭和企业的决策)
原理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PRINCIPLE #7: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Property rights: the ability of an individual to own and exercise control over scarce resources.
(只有政府在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价格才会起作用,市场经济需要产权)
(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有两类:效率和平等)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Market failure: a situation in which a market left on its own fails to allocate resources efficiently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Externalities: the uncompensated impact of one person’s actions on the well-being of a bystander.市场势力:单个买者或卖者有能显著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比如,垄断)
Market power:the ability of a single economic actor (or small group of actors) to have a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market price (e.g. monopoly)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PRINCIPLE #8: 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 Services
- 生产率: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Productivity:the amount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from each unit of labor input
(生产率决定了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
(其它因素(比如,工会组织,国外的竞争)对于生活水平的影响远远小于生产率)
原理 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PRINCIPLE #9: 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Inflation: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prices in the economy.
原理 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PRINCIPLE #10: 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 货币量增加增加了支付能力,更多的支付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但同时刺激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失业率会下降
(短期1-2年内,许多经济政策朝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 -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Business cycle: fluctuations in economic activity, such as employment and production.
书摘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能促进社会的利益。”经济参与者受利己心的驱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心去促进社会的整体福利。”每个人出于利己的目的去工作,仍然可以产生合意的社会结果”。
经济学中的“破窗谬论”:
举个例子,假设在市场完全饱和的情况下,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的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破坏,但是理发师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它将为玻璃 生产商 制造商 机,生产商拿到钱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在 乘数效应 的作用下,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于是得出结论: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
这个理论乍一看来,似乎确实很有道理。在市场处于饱和的状态下,供需大体一致,不存在新的需求,也不存在新的供给,若 生产能力 增加,那就意味着 生产过剩 ,市场对 资源的配置 就无法达到 帕雷托最优 状态。而此时只要让物品的占有者遭受一次损失,为了弥补这个损失,就会产生对商品新的需求,这个需求缺口就能带来供给的增加,重新使得供需达到平衡。为何称之为谬论?
- 首先其前提假设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 其次灾难破坏可以创造需求,但是不能促进 经济发展 ,甚至都谈不上“ 零和博弈 ”。
- 再次“以破坏来创造需求”是一种为了获得经济增量而牺牲存量的愚蠢行为。破坏创造需求这种行为,会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产生“双重成本”:一个是 机会成本 ,这部分有限的资源本来可以挪作他处,用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另一个是毁灭成本,就是对已有财富的破坏形成的巨大损失。
“破窗谬论”之一,在于它忽视了这种“破窗”引起的 经济活动 是以 社会资源 的浪费和生命财产的损失为代价的。“破窗谬论”之二,在于盲目乐观地臆测破窗后增加的 消费行为 。被偷后,本来 收入 并不丰厚的你可能这个月就不会去买衣服了,而且因为担心再次遭遇小偷,你会减少外出的 次数 ,你的 消费 支出 相反少了。小偷的猖獗给人们 心理 造成了极大的恐惧和不安, 政府 就要加大力量,投入更多的 财力 来 整顿 治安,而本来这些钱可以用到建设上的。
破窗谬论的范围再扩大一些,就是一些人会觉得战争或者灾难会给国家带来好处,因为战争和灾难会把一些 社会资源 破坏掉,这时会增加 社会 的需求。原理其实一样,因为战争和灾难造成人们的需求,只不过是把人们原来本来就有的其他需求转移到这些地方上。把战争期间几年人们得不到的需求,转移到战后的几年。实际对整个社会并没有好处。战争和灾难会使得 生产能力 降低,也降低了人们的 支付能力 ,最终反而使得 总需求 会减少。
- 学经济学,一定要 说A想到B,C,D….要有批判性思维,试想各种可能性